第(2/3)页 对于他来说,这些都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东西。 马路边有成排的电线杆,农村人进城的第一感觉就是,城里的电线杆和家里的不一样,家乡的都是木头的,城里的是水泥的。 当然了,最大不同还是水泥柱上有各种小广告。 这些广告又灰又白,带着苦瓜味,还充满了诱惑。 “重金求子,本人王美玲,29岁,肤白靓丽,楚楚动人,嫁亿万港香,丈夫因无法生育,特借探亲之际,在内地寻60岁以下、品正健康的男子,圆我做母亲的梦…” 啧啧啧… 瞧瞧,这年头竟然就有这种广告了,真他娘的是长见识了诶。 不过还别说,照片上的人是真的没得说,纯纯一大美女来着,要是不知内情,嚯!看一眼准动心。 难怪电线杆下聚集了这么多人,还都是男人,原来如此。 就在张宣摇头晃脑之际,一个小年轻手一伸,广告被撕下了。 旁边一大叔有些不乐意,“还没看完呢,电话号码还没记下呢,你干什么?” 小年轻用特别鄙视的眼神打量一番大叔,拿着小广告溜了。 这大叔一脸肉疼,却不敢再做声,因为小年轻脖子后背都是纹身。 一牵狗的老头在旁边连连摇头,滋出一嘴的大黄板牙“这是骗局,这年轻人为你挡了灾。” 大叔显然不领情,骂骂咧咧走了。 老头也不在意,转而对张宣说“他们这些人呀,刚从乡下来,还不懂这里的水深,小伙子,你可要学好。” 得咧,这是一个很热心的老人! 心情大好的张宣看起了其它小广告。 “酒店招牌公关,月薪上千,男女皆可。” “祖传宫廷秘方,药到病除,无效退款。” “火葬场背尸,白班20块一小时,晚班100块一小时,要求胆大,40岁以下,有意者请联系13…” 更多的是各种寻人启事、招聘启事,另外还有一则认尸启事。 一路看下来,张宣发现一个现象,前几年非常火爆的气功类小广告不见了踪影,这让他舒服不少。他实在是无法理解那种荒诞和扭曲。 看完一根电线杆,真是回忆满满哇,很多快要从记忆中消失的东西又涌上了心头,人太飘着了果然容易忘本哎,还是这样好。 心头带着一声声感慨,张宣进了地铁站。前生没车子前,他是地铁常客,那是时候就很喜欢这种交通工具。 理由是干净,不晕车。 要是运道好,哦豁,还能碰到一美女,或者看看各种小剧场解解压。 1号线作为羊城第一条地铁,又才开通不久,人着实多了点。 不过好在现在是上班时间,还没有多到油条才炸好就被下了口的地步。 买票,跟随人流进站,他也没有特意想要去哪? 车来了就上,权当是采风,权当是沉淀沉淀自己,让自己保持初心,回归本我。 安稳地过了一个站,下一站他就被后面涌进来的人推移着往前挪,这不挪还好,一挪他眼睛亮了。 不仅他眼睛贼亮,他发现周边男人都若有若无地往一黄衣服女子身上瞟。 天可怜见哇,老夫我就随意坐个地铁,却没想到还能在地铁上碰到这样的人间殊色。 很美丽,很惊艳! 客观来讲,这女的外貌真是难得一见。 只是多瞧几眼后,他觉着这外套有点眼熟。 见张宣直面看自己,黄衣服女人蹙了蹙眉,然后偏头望向了车外。 嗯?嫌弃自己? 张宣人生经验何其丰富,自然是不会看错的,这女人刚才瞳孔深处一闪而逝的嫌弃还是被他捕捉到了。 思虑小半晌,老男人反应过来了,自己刚才摇头晃脑围观“重金求女”的广告时,这女的好像从自己身边经过,她手里的纸袋子还刮蹭了一下自己大腿。 虽然那时候没注意其长相,但这身打眼的黄衣服还是很有印象,因为附近一大片人里,就这女人穿黄衣服。 想到此,张宣郁闷了,好不容易才碰到一赏心悦目的女人,竟然给人家留下了罪 孽深重的印象。 罪过呀,无辜呀! 奶奶个熊!没脸再待了,咱也好歹是要面子的人不是? 转身,走人。 挤啊挤!就在他准备挤到其它地方去时,他察觉到左手边有个戴眼镜的人在悄悄打量自己。旁边还跟着一女士。 哟!今天出趟门这么精彩的? 前脚才遭大美女嫌弃,后脚竟然就碰上了网络三剑客之一的丁三石! 说起来两人也算老熟人了,虽然现实生活中没碰过面,但在Pony的马站可没少一起吹水。 两人都带着眼镜。不过一个是太阳镜,一个近视眼镜。 对视半晌,张宣玩心大起,忽然开口∶“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男人吧?” “咳咳咳!” 一句话就让很正经的丁三石破防了,被呛的弯腰咳个不停。 周遭的人见到丁三石这样,都下意识望了过来。 不等丁三石平复心情,张宣又臭不要脸地玩笑问∶“你是不是认出我了?“ 丁三石连忙摇手:“没有没有,我刚才眼花了,以为你是我一个多年不联系的初中同学。“ “哦。” 张宣哦一声,表示理解∶“刚才我也以为你是网易的老板丁总来着,没想到咱们都认错人了。” 说完,张宣下了地铁,这趟遭人白眼不爽利,他打算换乘下一趟,力求有好个心情。 目送张宣下车,丁三石瞅了好久没做声。 倒是旁边的女士问:“他是谁?你似乎对他很感兴趣。“ 丁三石半转头:“你没认出他?“ 女士在记忆中搜刮一番,摇头∶“戴幅墨镜,不好认,好像没见过。” 丁三石右手搔了搔自己的头:“怪我,我忘了你是海峡那边过来的了,对他没那么熟悉情有可原。“ 女士,也即丁三石现任女朋友,好奇问:“那他到底是谁?你刚才为什么一直盯着他看?“ 丁三石提醒:“他经常出现在报纸上,是羊城最有名气的人。“ 听这么一说,女士脑海中闪过一个人影,等到人影和报纸上的黑白照重合时,很是惊讶∶ “张宣?他是那个写书的大作家?“ 丁三石点点头:“就是他。“ 女士声音不由大了几分:“真的是张宣?不会认错?” 丁三石说:“上次我在机场看到过他的侧面,错不了。“ 女士困惑:“他这样的人怎么会来挤地铁?“ 丁三石沉吟一阵,猜测说∶“写作需要贴紧现实生活,估计是来找灵感的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