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4章 岭北铁骑!老将的欣慰!-《大明:无双好圣孙,请老朱退位》

    禅位大典结束三日后,朱高炽的大将军王府张灯结彩,府内的宴会厅早已布置妥当——案几上摆满了烤全羊、烧鹅、酱肘子等荤菜,搭配着时鲜蔬果,酒坛里盛着上好的高粱酒,香气在厅内弥漫。

    朱高炽身着常服,站在府门前迎接宾客,朱雄英早已提前赶到,跟在他身边,时不时与往来的将领打招呼,满脸笑意。

    不多时,冯胜、傅友德两位老将并肩而来,虽已卸甲归田,却仍不改军人的挺拔身姿;蓝玉身着便装,气势依旧凌厉;徐允恭刚从岭北赶回,身上还带着几分草原的风尘;常茂、冯诚、邓镇等新锐将领紧随其后,李景隆与徐增寿也结伴而至,一众将领齐聚王府,瞬间让府邸热闹起来。

    众人入席后,朱高炽端起酒杯,起身说道:“今日请诸位来,一是借禅位大典的喜庆,与各位聚聚;二是想听听边疆近况,也聊聊咱们大明的军防。这第一杯酒,我与雄英先敬冯老将军、傅老将军!”

    说着,他与朱雄英一同举杯,“当年征讨安南,二位老将军为护我二人,主动承担罪责,解甲归田,这份恩情,我们一直记在心里。”

    冯胜闻言,豪爽地摆了摆手,端起酒杯一饮而尽:“高炽不必如此!咱们都是为了大明,当年之事,不过是老夫们做了该做的。如今新帝登基,大明蒸蒸日上,比什么都强!”

    傅友德也跟着点头,目光扫过常茂、冯诚等人,语重心长地说:“你们这些年轻人,要多向高炽、允恭学学,好好练兵,好好守疆,继承父辈的余烈,继续为大明开疆拓土,别让我们这些老家伙失望!”

    “请老将军放心!”众新锐将领齐声应道,端起酒杯一饮而尽,气氛愈发热烈。

    酒过三巡,朱高炽看向徐允恭,问道:“允恭,岭北如今情况如何?屯田与互市还顺利吗?”

    徐允恭放下酒杯,挺直身子,胸膛微微挺起,语气中带着难掩的自豪:“高炽你放心,岭北如今局势好得超出预期!先说军民屯田,您当年定下‘军屯为主、民屯为辅’的法子,咱们严格执行——将士们轮班耕种,农时练兵两不误,百姓则从内地迁移过来,分到荒地与农具,去年一年,光是军屯就开垦荒地六十万亩,民屯开垦四十万亩,加起来足足百万亩!”

    “这些田地大多种上了土豆、玉米这些高产作物,去年秋收时,军屯收了两百二十万石粮食,民屯收了八十万石,总共突破三百万石!现在岭北军营的粮仓堆得满满的,不仅够驻军将士和家属吃用,连迁移来的百姓都能有余粮,彻底做到了自给自足,再也不用眼巴巴等着朝廷运粮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喝了口酒润了润嗓子,继续说道:“还有你当年一手筹谋的商路与互市,现在也完全步入正轨。咱们修通了从岭北镇到草原深处的三条商道,沿途设了驿站和卫所,派骑兵巡逻护卫,商队再也不用担心被马贼或小部落劫掠。互市的市场就设在岭北镇外,每月初一、十五开集,草原上的鞑靼、瓦剌、兀良哈部落都愿意来——他们用上好的战马、狐狸皮、羊皮换咱们大明的茶叶、布匹、盐巴,还有铁锅、农具这些他们自己造不出来的东西。刚开始只有几个小部落来,现在连远在克鲁伦河的部落都专门赶过来,每次开集都热闹得很。”

    “更重要的是商税!”徐允恭加重了语气,眼中闪着光,“咱们定的商税合理,对大明商队收三成,对草原部落收两成,既不苛刻,又能有稳定收入。上个月光互市的商税就收了五千两白银,这个月估计能到六千两,而且还在逐月增加。再加上屯田的粮食除了自用,还能拿出一部分卖给商队,换成白银,现在岭北的府库每月都有进账。照这个势头,最多一年,岭北的钱粮就能完全自给自足,朝廷再也不用从内地调运粮草和白银过来——到时候,朝廷就能把省下的钱粮用在江南水利、北方赈灾上,对咱们大明来说,可是天大的好事!”

    徐允恭越说越兴奋,忍不住补充道:“而且这互市还带来了意外收获!草原部落换得的茶叶、布匹多了,日子好过了,对咱们大明的敌意也少了。上个月瓦剌的一个部落首领还专门来岭北镇拜见我,说愿意跟大明永世交好,不再犯边。现在草原上越来越多的部落愿意归附,咱们不用打仗,就能稳住边疆,这都是托了高炽您当年筹谋的福啊!”

    朱高炽听后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:“好!不枉我们当年在岭北日夜筹谋,总算有了成效。”

    徐允恭话锋一转,眼中闪过一丝锐利:“不仅如此,岭北铁骑如今已练得炉火纯青!五万铁骑,人人配备三眼铳与千里镜,骑射功夫更是没得说。现在咱们纵横草原,蒙古部落见了咱们就躲,别说他们单个部落,就算把蒙古与女真绑在一块儿,也不够五万岭北铁骑杀的!上次有个蒙古部落不服,想抢互市的货物,咱们的铁骑一出动,不到半日就把他们打垮了,现在草原上没人敢再跟咱们叫板!”

    “好!打得好!”冯胜猛地一拍桌子,激动地说道,“想当年,咱们跟蒙古人打了多少硬仗,多少次险象环生!如今看到咱们大明的铁骑能彻底压服他们,老夫心里痛快!”

    傅友德也跟着大笑,眼中满是老怀大慰:“是啊!老夫征战一生,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蒙古彻底臣服,如今总算等到这一天了!来,咱们再满饮一杯,为咱们的岭北铁骑,为大明的边疆安稳!”

    他们这些老将,戎马一生征战无数,从推翻元廷的鄱阳湖大战,到平定西北的定西之战,再到镇守北疆的连年对峙,打过陈友谅的水军,剿过张士诚的残部,却唯有跟蒙古打得最多、最苦,也最是难分难解、恨之入骨。

    当年蒙古人占据中原时,烧杀抢掠,多少百姓家破人亡;即便元廷退守漠北,仍时常南下劫掠,冯胜曾在甘肃与蒙古骑兵血战三日,险些被围;傅友德在漠北追击时,粮道被断,靠着吃野菜才撑到援军到来;李文忠当年与蒙古主力死战,麾下将士伤亡过半才换来大捷。

    那些年,他们多少次在冰天雪地里扎营,多少次在风沙中冲锋,多少次看着身边的兄弟倒下,心中对蒙古人的恨意早已刻入骨髓。

    可蒙古人骑兵迅捷、来去如风,虽屡战屡败,却总能卷土重来,始终是大明北疆的心头大患。

    他们这些老将,一辈子都盼着能看到大明彻底压服蒙古,让北疆永无战事,让百姓不再受劫掠之苦。

    如今听到徐允恭说,岭北铁骑纵横草原,蒙古部落望风而逃,连蒙古与女真联手都不是对手,他们积压了大半辈子的郁气瞬间消散,只剩下满心的畅快与自豪——当年浴血奋战未能实现的心愿,如今终于在新一代将领手中达成,大明的铁骑终于能让蒙古人彻底臣服,这怎能不让他们老怀大慰,想要开怀畅饮?

    众人纷纷端起酒杯,高声附和,宴会厅内的笑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
    朱雄英看着眼前的景象,心中也满是感慨——有这样一群能征善战、同心同德的将领,有岭北铁骑这样的精锐之师,大明的边疆定能安稳无虞,新帝的建文朝,也定能在安稳的环境中发展壮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