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四章 真正的考验(1)-《年方八岁,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而在人群之中,一直在观察诸位同僚的刘谌,心中是暗叹不止,‘这打法,很符合世人对其的了解。’

    “陛下!”

    一道铿锵之声响起,打断了此间的沉寂,刘谌也从思绪下回过神来,与殿内其他大臣俱循声看去。

    在这道道注视下,冠军侯、骠骑将军黄龙出列抱拳,声若洪钟:“荣国公以南北两军部分精锐为主,在信国公于前线持续策应,以转移敌军视线为掩护,东逆不知我朝真实意图,故被诱至预设战场。南北精锐趁夜穿插,一举切断敌军中路补给线,随后三面合围,大破东逆进犯我朝主力,阵斩超三万精锐,擒杀东逆主将,这无疑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。”

    黄龙的话,让其他大臣露出各异神色。

    这明显不是关键啊。

    ‘成熟了,懂得审视人心了。’

    反倒是楚凌,听完黄龙所讲,眼中微光一闪,唇角浮起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。

    黄龙所言表面是论战功,实则却暗藏玄机,这既点明了孙河、王昌主次分工,又隐晦提及了些别的,特别是孙河于攻略东逆构想,在不动声色间引了出来。

    别的不说,就以南北两军所派精锐来论,在信国公王昌出兵策应下,孙河完成了一次调动,这其中透着的隐喻太多了。

    此番所派南北两军精锐,凡是出自勋贵一系年轻子弟,俱被孙河调到一起了,而其他的则合为一部,这在无形间彻掌勋贵子弟一系所统精锐下,又使两支新合联军既有默契的同时,还存有一定的竞争关系。

    这还不算完。

    完成上述种种部署下,在多数人都觉得该稳妥推进下,其中就有来自信国公、征东大将军的建议,孙河却力排众议,以“乘胜追击,不给敌喘息之机”为由,促成了合围进犯敌军攻势,而在这一战下,南北两部联军取得战场主动,阵斩敌军主力最多,这在无形中又刺激了戍守东吁边陲的边军将士。

    “臣觉得荣国公这次冒进了。”

    而在此等态势下,孙斌的声音响起,叫殿内不少人心生惊疑,不是,即便是要提出反对,也该是别人提及才是啊。

    虽说孙河、孙斌已经分家,但毕竟是同出于孙氏,且还是一母同胞的,在中枢多数人眼里,他们仍被视为一体。

    孙斌此言一出,殿中气氛骤然紧绷。

    “卿缘何这般说?”

    楚凌故生疑惑,看向孙斌说道:“自前线所传奏报,凭借合围进犯敌军主力之胜,荣国公亲率一路精锐,直扑天门七关而去,且南北两军余下精锐分为两部,趁东逆不备下,一举夺下四关,使东逆腹地半数暴露在我军兵锋下,这难道不该夸赞吗?”

    “陛下说的是。”

    孙斌微微垂眸,抬手作揖道:“若是在天门七关以西,尽数被我朝精锐夺占,凭此攻势确该夸赞。”

    “但问题是,前线主力虽大败东逆进犯主力,然多数城池仍在东逆控制下,荣国公以冒进之势抢夺四关,却将战线拉长,关键是补给毫无保障,一应压力尽数给到信国公这边。”

    “信国公既要掌军在后推进,以解决两军间所留东逆兵马,攻打东逆所控城池,还要兼顾到部分前线供应,关键是后方的一应补给调运,压力还都给到了征东大将军府,这前线不出状况还好,一旦出现状况势必会发生变数!!”

    “更令人忧心的是,东逆虽失天门四关,却定然不会允许此等事持续,调集精锐固守余下三关的同时,必然也会对所失四关展开反扑,届时战线过长、首尾难顾,恐为敌所乘。”孙斌此言直指要害,殿中众人皆觉寒意陡生。

    孙斌讲这些,可谓是一点情面不留,将战局隐患全盘托出。

    “陛下,不止是这般。”

    韩青走上前,抬手朝御前作揖行礼,“眼下于前线所取战绩,全然是靠一股气撑着,这股气有此前北伐之捷下,陛下不吝赏赐的延续。”

    “南北两军内部,两军偏师间,南北两军与东域戍边军间,臣不否认,荣国公在人心方面,把控的确是出彩,凭借其所谋种种,使得我朝在前线取得今下战绩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