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章挖坑埋人2-《花都兽警》
第(2/3)页
山崖的中间位置长出一棵松树,茂盛的枝叶,对头上青山压顶之势,不卑不亢。在下面有一条大河,水面上有一只翠鸟,双翅开展,飞向蓝天,近处的景物是一些草,笔墨不重,但恰到好处的将草描绘出来。
“恩……这幅画,是上个世纪建国初期的作品,王正符大师乃是曹州人士,民间有名的大家,这符合充满了他内心的写意,首先这青山好比旧社会的三座大山,而他本人则是那棵不卑不亢的崖松,表示对旧社会的抵抗,在看大河上这只翠鸟,展翅高飞,象征的新的未来开始,喻人喻物,都是恰到好处。”张一毛说完面带微笑的接受大家的掌声。
齐爽呵呵一笑:“张导对民间文学的热爱一点也不比电影差,好吧,这幅王正符大师的画起拍价三万块!”
李锤在上大学的时候,主修法学,平常经常去中文系,以来那里美女多,二来他喜欢传统文学,是以对这幅画很是赞赏。更关键的是,他老家就有一副张正符的青松图,张正符擅长画松,很小的时候,每当老鬼回家,都会抱着李锤对着那幅青松图说上一会话,有的时候是关于张正符个人情况,有的时候,说的话很莫名其妙。
“这幅画不错。”张眉珊率先举牌:“五万。”
李锤一愣,道:“珊珊,原来你对山水画也是这么喜欢,呵呵,不过我也很看好的哟。”说着举起牌:“二十万!”
他不等的众人说话,主动站了起来道:“王正符想必在坐的各位很多人没听过他的名字吧,山东曹州人,上世纪九十年已经去世了,他出生于1912年,活了将近八十岁。不过……他这一辈子可以说命运多舛,年轻的时候毕业于曹州学院,在书法上有天生的才能,在曹州学院毕业后,被分配在曹州专署从事文书工作。
这份工作还不错,衣食无忧。但是后来,老先生不愿意和官场一些阴暗的人为伍,主动请辞,这幅画其实是了老先生三十年才完成的,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这幅画中间间隔了三十年,青山翠鸟图,本来该叫青山老松图,青山就是当时的社会,老松就是王老先生,这幅画就是当初创作出来的,这幅图当时是违禁的,老先生不敢拿出来。
但后来建立了新中国,这预示着新未来的开始,老先生便拿了出来,在大河上又画了一只展翅高飞的翠鸟,为什么要画翠鸟?因为翠鸟象征着幸福!从画面上能够看出老先生的功力深厚,笔力雄健,大家可能不知道,这是因为老先生从小练习大洪拳!体格很棒。
只是晚年的王老先生过的有些悲惨,因为在文革期间,老先生曾经在专署工作的事被人揪出来,下放山区,再回来的时候,已经是个老头了,迫于生活到处卖字,老先生的字画多见于一些当地的门市牌匾,写一个给多少钱,或者买壶酒喝。他本来可以成为响当当的一代大师,奈何隐于民间,由于他的字画很多,而且多为一些不入流的门牌匾,所以价格一直很低,不过这幅画是老先生跨越近三十年的作品,二十万的价格一点都不高。”
李锤说的很生动,大家都被他调动起来,直到他说完,热烈的掌声响起,舞台上的张一毛有些后悔把这件这么有意义的藏品拿出来。
本来以为只是王正符的普通字画,最多有点文人的酸气,但是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故事,经过李锤一说,他越看越觉得那只象征幸福的翠鸟,和整体文风不搭,这幅画落在他手里好几年了,竟然没看出来,不由得对李锤很是钦佩。
其他的人有的都没听过王正符,经过李锤这么一说也都想买,但是见李锤出了二十万了,又觉得他是不是托?所以保持观望。
现在的企业老总或者暴发户,都喜欢在家里装点一些字画或者青瓷,代表自己有着很高的品位。
“大叔,你懂的真多呀。”慕洛欣将李锤拉下来,道:“真看不出来,如果不是我钱不够,我都想买下来。”
“锤哥,这幅画能不能让给我?”张眉珊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。
“为什么?刚才说那么多,是因为我对王正符大师的佩服,这幅画我要定了。”李锤咬牙道,其实王正符的字画在曹州一抓有一把,只是很少人去这种三流城市。
冯子翰一看,心上人喜欢,买来送给她,这种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好,连忙一举牌:“五十万!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