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再用以前的设计,恐怕就是摧枯拉朽……被碾压过去了。 余慈深吸口气——必须要变思路。 他连陆素华的本源之力都用出来了,现在已经没有任何能够保留的东西。 当下,他倾其所有,明月悬照。 平等天上,属于黄泉夫人的“观测”方式,化入了月光之中,也由此带动起玄门和七祭五柱两个体系。 这是两个体系对九宫魔域的渗透。 如果说,此刻在九宫魔域中,还能够显现出来的各位强者的灵昧之力是灯塔,那么此时的余慈,真的应了“明月”之象,悬照范围和亮度,包括“穿透力”,都是天差地别,没有人能与他相比。 已经临近入位的参罗利那,被月光照住,化入月色之中的“上清六合神光”,与它体外的血色光焰相激,生成扭曲的蒸汽,可实际意义真的不大。 余慈也没指望会对他造成影响, 他现在只是利用“明月”悬照,最大限度地探索九宫魔域的虚实,看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破绽。 还没真正深入进去,却是有一份别样感应,与他辐射开来的月光遥相呼应。 余慈心神微动: 萧圣人。 一念明晰,继而黯然。 因为此刻,余慈感应到的,已经不是一道完整的灵昧之光,而只是一片嵌在虚空中的信息、或曰遗痕。 那位执掌真界第一门阀,身具“金科玉律”无上神通,又自言“不敢为天下先”的绝代强者,终于还是在这场动摇一界的大战中,无声无息地逝去了。 只是留下了这些不知能否被人发现的遗韵信息。 余慈确实是最能够与萧圣人产生感应的人。 至少在萧圣人生命的最后阶段,只有他们两人,是在一同个层面上——始终禁受着心魔大劫,始终面临着合道之危,始终进行着天人相搏。 余慈的生死一线,萧圣人的真实合道,又是可以彼此参照的对象。 当然,这份“参照”,对萧圣人已无意义。 可对余慈而言,却是在法则层面,洗尽尘埃一般的透彻明白。 也是此刻,在余慈和萧圣人遗韵之间,发生了微妙的共鸣。 可这份“共鸣”,并非是在法则层面,相关的解析也无法触及。 对此,余慈可以理解。 正如之前他所领悟的那样,现实的、纯粹法则层面的契合只是基础,更高层面的共鸣就应该在更高远缥缈的情绪意志层面。 当然,这也属于道德之法的范畴。 余慈不需要做太多的解析,只需要静心感悟。 恍惚中,他似乎听到萧圣人歌吟之声: “唤起一天明月,照我满怀冰雪。” 余慈若有所思,很快又转过心念。此刻,正是月光照下,从那浅吟低唱中,辨出了更深层的信息。 那是自问,亦是自诩: “身居其位,吾当如何?” 解析共鸣之后,萧圣人遗韵自然消解,再无痕迹。 这边的情况,也让余慈同步传送到云外清虚之天,叩心钟缈缈钟声传来,叩击心湖,荡漾泛波。 余慈再次长吸口气,借九宫魔域污浊的魔气,暂且冲淡八景宫中传来的悲意。 现在终究不是感慨纪念的时候。 月光明透,持续切入九宫魔域深层,周流遍照各处宫窍。 此时他的观照中,已经加入了萧圣人对九宫魔域的理解,自然是更深透一层。 不过他头一个发现的情况,与萧圣人无关。 他发现,对这份明月观照最敏感的,竟不是苦大仇深的参罗利那,又或是主持魔域的曲无量,而是自进入天庭宫,就完全失去了存在感的柳观。 不用说,这家伙是嗅到了黄泉夫人的气味儿,明显变得兴奋起来。 有黄泉夫人的解析和情报打底,余慈很清楚柳观的心态。 这位在当年也算是魔门后起俊秀的天才强者,要说对黄泉夫人有多深的爱慕,然后转爱成恨,那也未必。 之所以变得这等极端式的疯癫,其实是因为他以黄泉夫人为磨刀石,力推心魔精进之术,只不过后来明显是玩脱了,把自己给也给骗过去。 此时柳观的“本心”就是处在一个“将失未失”的状态,一旦他能得偿宿愿,修为境界定然会有一个极大的攀升。 可惜,这个机会已经很缈茫了。 余慈观照罢柳观,也把鬼铃子、大梵妖王、曲无量都一一照过。 除了柳观以外,魔门三位胁侍魔主尽都在九宫魔域之中,在天魔体系的运化上,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最高标准,几乎无懈可击。 相比之下,此刻余慈、造化剑仙、叶半山等人,包括广袤真界范围内各宗各派的强者,现在还是一盘散沙。从开战至今,真正形成有效合力的冲击,还是仅有造化剑仙、叶半山等共同实现的“三角共鸣”那一种。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各宗各派头上,说他们如何没有大局意识。 从萧圣人那里得了启示之后,余慈必须要承认: 和天魔体系相比,玄门体系缺的可不只是一个“九宫魔域”之类,统摄一切的力量阵禁法度。 出现这种情况,很大程度上,是他这个玄门中枢做得不合格。 他的明月心象固然是整合一界资源体系的无上神通,可当所有的资源聚合在一起,他却没有办法给予最大效率的利用,自然造成了绝大的浪费。 更重要的是,这种不需要通过任何人,直接“抽象”出力量,始终高来高去的神通,造就了目前各宗各派强者的“惰性”——反正我也出力了,且不需要我上心,那么核心战局就由渊虚天君去,我们这边只要管好自家宗门地盘就成。 到了各宗镇压一派的大能级别,绝少有人是不顾一切的战斗狂人,他们考虑的事情很多,特别是在关系宗门存亡的时刻,思前想后,迟疑难决是很正常的。 这种时候,没有点儿外在的压力怎么成? 至于怎么给出压力,又不至于把人压垮;让人出手,又不至于心生怨尤,就要看余慈的解析、调控。 余慈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人,相较于主持中枢,他宁愿挺剑上前。 可现在,确实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。 既然身具“心象”法门,且已经是玄门体系的中枢,这种职责,他就逃不过去! 他要怎么做? 明月在九宫魔域黑潮中沉浮,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深沉恶意,还有那些探询质疑的目光,压力不住地攀升,可是思维却相应地愈发清晰活跃。 刚刚还十分模糊的新思路,渐渐就有了些轮廓。 余慈很有自知之明,在有了大概方向之后,细节的问题绝不纠缠,直接将其投入平等天黄泉夫人处。而他自己,则是用更纯粹的眼光去观照九宫魔域内外,收集一切有关的信息,加以解析梳理。 而他这种表现,在很多人看来,则是典型的迟疑未绝的状态。 事实上,在九宫魔域遮天蔽日的幽暗黑潮之下,不管是造化剑仙等所在的核心战区,还是分散在真界各处,层次不足,但惨烈犹有过之的大小战局,这份“找不到方向、抓不住重点”的茫然状态是普遍存在的。 在魔潮压制之下,他们都观照不到百里、千里开外,又怎么可能把握住大局,做出准确的判断呢? 人们越茫然,九宫魔域的威能越是强大。 此时,参罗利那已经体会到了天魔体系加持带来的好处——虽然它并不怎么开心。 这一场大战至今,所有想要出离、超拔的强者,都没有好下场。 真正占了便宜的,只有“天魔体系”而已 这一份挫败感,掺进了对余慈的滔天杀意之中,使它在初步适应了“太皇宫”的加持之后,便已经跃跃欲动……没有丝毫掩饰。 现在已经不是渊虚天君的自辟天地,它的战力可以百分百地发挥出来。 就是三元锤,它也不惧! 参罗利那的血红复眼,在黑潮中若隐若现,真实之域的法则层面、气机层面、还有血契咒誓的因果层面,齐齐将余慈锁定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