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章,他好像什么都不会呀-《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此话顿时让陈国华翻了个白眼,“滚蛋!”

    其他同学却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,看到老陈吃瘪,这可真不容易啊。

    估计也就是章济川、薛晋权他们能做到这样了。

    就在这个时候,陈恭禄、云婉裳、胡萍姑和陈梨花他们也回来了。

    看到家里乌泱泱的一大群人,可把陈恭禄他们给吓坏了,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儿呢。

    得知是北大学生之后,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“伯父再见,伯母再见,大嫂再见,姐姐再见”

    薛晋权他们一个个都冲陈恭禄他们喊了一声,这才转身离开了。

    听他们胡乱的称呼,搞得陈国华一阵头大。

    搞错了吧?

    明明他是老师啊,伯父伯母?

    算了,不跟这些小屁孩一般见识了。

    除了他们这些人来过之外,吕进雄、张逢时等人都没有来,估计是因为身份的关系吧。

    王树迎他们就更不可能来这儿了,而夏培肃和徐献瑜两人都没有来,反倒是让陈国华有些惊讶。

    但转念一想也很正常,他们不生气就已经算好了,怎么可能还会来看他?

    毕竟陈国华可是计划着要把薛晋权他们五十位学生给拐带走的。

    接下来几天,陈国华都待在家里,哪里都没有去。

    婚期的临近,家里就需要简单装扮一下了,陈国华这几天都是在忙这些事儿。

    其实也就是采购一些剪纸、红烛、桌椅等等,还有就是定一下婚礼当天的宴席。

    到时候是从国营饭店那边请厨师过来帮忙做饭,食材这些,就是自备了。

    大概就是这样了。

    一切从简,因为没办法大搞,也没有哪个条件来大搞。

    而这一天傍晚,李寿同、马云禄、钱振鹏他们却是跑过来翠花胡同这边,跟他汇报了一个坏消息。

    材料科研所现在由中科院的闵乃大、吴几康、陈启宏、祝永年等人接管了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陈国华顿时皱眉不已,没弄懂上面的人,这是在干吗?

    就中科院计算机所的那些人,有一个算一个,根本没几人是全身心搞科研的人。

    权力、抢功劳等,倒是一把好手。

    不可否认,吴几康、夏培肃和王传英他们或许在科研层面的实力还算不错,但也不如他们在搞权力这些方面有天赋啊。

    如果他们把搞权力这些方面的心思,多放一些在科研上面,那么他们还算是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。

    另外,现如今的材料科研所,不管是纤维研究车间,还是晶圆制造车间,这些都是高新技术。

    简单的部分,已经被陈国华优先给完成了,剩下的部分,都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。

    比如碳纤维材料,109和110这两个信号的碳纤维,还算是容易一些,越是往后面,反而就更难了。

    因为限制他们继续向前的可不仅仅只是技术层面的原因,还有材料的因素。

    比如109号碳纤维,这玩意儿的原材料可是黏胶纤维啊。

    如果没有制造出黏胶纤维,怎么可能制造得出如此优良的碳纤维呢?

    这就是技术层面的降维打击了。

    现在陈国华不再担任材料科研所的主任职位了,反倒是由闵乃大、吴几康、陈启宏他们来接手,呵呵,有好戏看了。

    “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啊,反正今天上午宣布的任命”

    马云禄几人都急得不行,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,团团转:

    “材料科研所也不再是北汽制造厂旗下了,而是归属到中科院旗下了,但由于整个科研所人太多了,所以暂时还不会搬走”

    搬走?

    中科院那么多研究所,怎么可能还能放得下一个材料科研所啊?

    何况,这个材料科研所又不是只有小猫小狗十几人,而是好几百号人呢。

    “段书记他们几位领导都气疯了,特别是段书记,看到资料的时候,都没站稳”

    听到李寿同的话,陈国华默然。

    老段为了这个材料科研所,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时间,他当然是非常清楚的。

    要说这个材料科研所被人抢走,谁最伤心,段云平说第三,没人敢说第二。

    因为第一是陈国华。

    不过,陈国华虽然也很伤心,但目前他没有丝毫的办法。

    前几天,薛晋权他们来看他,他不伤心吗?

    这五十名北大学生,可是他辛辛苦苦培养的光刻机层面的人才,绝对是未来的火种。

    现如今,就因为这件事,彻底没了。

    可是陈国华根本不敢在他们面前露出这样的情绪,否则的话,还不知道薛晋权他们会闹出多大的事儿呢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候,把事情闹大,除了让人笑话,让敌人开心,对整件事,没有丝毫的帮助和益处。

    因此,即便他再伤心都好,就像现在,他也只能强忍着。

    “好了,这件事我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沉默了许久,陈国华开口道:

    “我不方便回去,你们替我给大家捎句话,该配合就配合,不能够消极怠工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未来我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去,肯定会继续带领大家攻克更多的科研难题”

    “反之,大家也不要因为我,耽误了自己的前程,而且这个材料科研所由谁领导,其实重要性并不大”

    后面的话,陈国华说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由闵乃大他们这群人来带领的话,陈国华敢保证,只怕不出半年,就会民怨四起。

    要知道,华居佐、裴益民他们这些人,可都是去年刚毕业的年轻人,最多也就是二十岁左右。

    很年轻,对功劳肯定是非常渴望的。

    以前跟着陈国华,还能经常有科研成果,现在跟着闵乃大他们,可能一两个月没有科研成果,他们还能憋得住。

    但时间一长呢?

    所以,陈国华即便不说,马云禄、李寿同他们也应该能够想到这些。

    更何况,团队当中,还有裴益民这样的刺头。

    没有了陈国华的压制,这些刺头们,绝对会释放天性的。

    一旦压制不住这些年轻人,闵乃大他们灰头土脸地离开科研所的日子,也就不远了。

    陈国华没跟马云禄、李寿同他们说得很透彻,简单几句,便让他们先回去了。

    反正目前肯定是不可以消极怠工的,要不然,少不了苦头吃。

    望着他们离开的背影,陈国华叹了一口气:真是多事之秋啊。

    转眼又是第二天,其他都一切正常,唯独北汽制造厂这边,就不太好了。

    闵乃大他们是花了两天时间,这才终于把科研所给彻底掌控下来了。

    办公室里,祝永年正在翻阅着陈国华之前留下来的运算器改进技术资料。

    物理研究所二部的几名研究员,此时还在等着他的回应。

    只因为目前遇到了一个技术问题,而祝永年作为晶体管计算机的运算器元器件项目的领导者,原本对于现在陈国华提出来的集成式计算机的运算器是嗤之以鼻的。

    毕竟祝永年认为,短时间内来说,不太可能完成集成式计算机的研发工作。

    前几天,在闵乃大等人的争取下,也征得了王树迎他们二部的首肯,于是这才接手了材料科研所。

    只不过,现在接手之后,祝永年才发现,陈国华的设计方案是非常牛逼的,但技术层面的细节,却让人毛骨悚然。

    把一百微米的晶体管放在巴掌大小的晶圆芯片上面,这怎么可能呢?

    一百微米的晶体管,已经被制造了出来,这一点祝永年十分确定,因为他看过了。

    并且,目前北汽制造厂已经在投建生产线了,其他军工企业也都预定了订单。

    前面一段时间,就因为这个一百微米晶体管的事儿,上面没少讨论呢。

    毕竟按照陈国华的意思,那就是生产出来之后,卖给外国人赚外汇。

    上面的领导们都为了这件事吵翻天了,大家的意见都各不相同。

    在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这边,特别是祝永年看来,把晶体管卖给外国人,那就是资敌的愚蠢行为。

    计算机可是未来‘发展规划’的四项经济措施之一,而晶体管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    因此,这么重要的科研技术,怎么可能拿出去给外国呢?

    以外国人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实力,只要有了一百微米的晶体管,岂不是很快就可以批量生产了?

    “祝组长,请问您是否可以解答我们的问题了?”

    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一会儿,二部的研究员有些忍不住了。

    祝永年闻言,不耐烦地挥手道:“我这不是正在看嘛,你们先去做其他研究吧,等下我再来找你们.”

    二部的几位研究员没办法,只好无奈地转身出去了。

    一边走,一边还不忘小声嘀咕了一句:真是磨叽,不懂就不懂嘛,还说什么让我们等?人家以前陈主任在的时候,那可是立马回答,都不带一秒钟的犹豫.

    办公室内坐着的祝永年闻言,顿时气得脸色发青:混蛋!

    另一边,吴几康也是被怼得哑口无言,除了无能狂怒,也不知道能干嘛了。

    事实上,一开始他接手这个所谓的芯片制造研究车间,听闻是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的,他还有些诧异呢。

    尽管他不是专业搞光学研究的,但作为记忆磁芯材料的研究专家,触类旁通之下,这个所谓扫描电子显微镜,还不是手到擒来?

    结果,当他看到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组成名字时,顿时就有了一种不祥预感。

    因为他看到了计算机主机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部件罢了。

    还有什么探测器、监控器等等之类的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搞什么天文研究呢。

    这种感觉,就好像是那些第一次看到科幻电影的清朝人一样,只觉得三观炸裂。

    材料科研所有一台晶体管计算机,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。

    然而这台计算机的主机,总不能是当做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一部分吧?

    真要是这么搞的话,还怎么进行科研?

    可聂景忠、王宝柱他们都说过了,当时陈主任就是这么说的。

    又是陈主任!!!

    吴几康无奈,只好沉下心来,查阅之前陈国华留下来的那些技术,说什么也要掌控这个芯片制造车间。

    傍晚,裴益民、齐北、马云禄等十几人再次来到翠花胡同找陈国华。

    后者正在看书呢,倒是真的十分悠闲。

    “陈主任,我们来看伱了.”

    他们十多人,买了大梨过来,进门就开始喊了起来。

    九月份是大梨成熟的季节,这个时候,市面上都有不少梨子卖。

    前几天,陈国华还特意去外面买了不少大梨。

    嗯,他是特意在外面换了衣服,把头发什么的都换了一下,直接去鸽子市那边买的。

    经历过这一次的事儿之后,他变得谨慎多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