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南京-《大明小状元》
第(2/3)页
这个快指的是一切,社学的投资建设要快,地方的教化管理要快,礼部的批准通报要快,这其中礼部还是要发挥很大的作用。
潘晟可来的真巧!
如果礼部的官员有意想要阻拦吕渭纶的话,光开办乡村社学的审批手续,都能拖他个几月以上。
有了潘晟这个南京礼部尚书,一切都是走的更为顺利。
一个月后,吕渭纶带着很多人一起出了南京。
这其中有礼部侍郎,有魏国公,还有礼部的一些基层官员当然还有刑部的官员。
最后,国子监的一些博士和学子也都跟着。
这一行人,规模可谓是极大,潘晟那个老家伙说要在南京为他们主持大局,因而就没有动,只派了一个礼部侍郎,不过这已经可以了。
这魏国公见到他们之时心里也终于有底了,他知道吕渭纶已经把礼部给搞定了。
关键是,他现在不太在乎钱的事情了,更收获了一些民间的好名声。
这一个月来,他把番柿和番椒在南京周围规模化种植,听取了吕渭纶的意见,他将地放出去包给农民种。
免费给农民提供种植方法和种植工具,在收成之时,番柿和番椒是他的,但他会付给农民银子。
这里面他肯定是多预付了些的,魏国公也知道,既然决心要图个好名声,就要狠下心。
最核心的是,农民不用交税,这种打工人的方式似乎被众多农民所喜。
他们不用搞那么麻烦的税,虽说是给别人种地,可也乐在其中,因为也有银子拿,银子这东西就是一般等价物,拿着这个东西,什么东西他不能买?
省得自己种出粮食,再去卖了换银子。
这样一来,对农民而言,是方便了许多,起初魏国公心里是不太喜欢这种方式,因为他从来没这样试过,以往都是百姓们租他的地种,要给他钱。现在却是他花钱请别人给他种地?
一时间,他有些接受不了。
但是经过吕渭纶的不断劝说,他才勉强接受,说是只是现在还没到收成期,不然他魏国公的收成绝对是现在投资的数倍。
……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