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二郎,我是心疼你的马!-《武王伐纣之人皇再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二郎,过来!”唐景实在心疼那马。

    “师兄!”

    杨戬这才注意到唐景一行,叮嘱手下继续训练,自己拍马赶到,神情有些兴奋,“师兄,你是来检阅骑兵营的?”

    “随便看看,练的怎么样了?”唐景笑着问。

    “不太好,还在磨合。”

    骑兵营以王宫卫士为骨干,但还是有一小部分新兵,连骑马都要从头开始练,哪里是那么好成型的。

    加之战马有限,

    一半骑兵还将骑乘黑獒,就更不适应了。

    骑兵营在战场上想要真正做到如臂指使,那在平时就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,不断磨合、磨合,再磨合。

    人与马的磨合,人与人的磨合,人与兵器的磨合。

    好在庭山也有秘密武器,那便是唐景之前捣鼓出来的马镫,包括连弩、床子弩等武器,自然也都是他这十年来改良的杰作。

    据考古发掘,华夏直到魏晋时期才有马镫。

    但并不说是,没有马镫就不能骑马,就不能训练骑兵,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骑兵,到了汉朝,大规模骑兵作战更是寻常。

    马镫的作用,只是极大地降低了骑马的难度。

    在没有马镫辅助的情况下,能够被选为骑兵的,那都是常年骑马的老司机,训练一名骑兵短则半年,长则一年。

    在这种背景下,

    对比农耕民族,游牧民族就有了先天的骑兵优势。

    而自从有了马镫,

    别说是壮汉,就连寻常闺阁女子也能骑马春游。

    短则半个月,长则一个月,一名新手骑兵就能掌握基本的骑射技能。

    骑兵训练时间的缩短,不仅意味着骑兵门槛的降低,更意味着时间成本、军费开支的缩减,使得农耕文明组建大规模骑兵成为可能。

    当然,

    前提是要有足够优质的战马。

    “不着急,慢慢来。”

    战马也好,黑獒也罢,那可都是庭山的宝贝,唐景真担心杨戬年轻气盛,急于证明自己,玩命地操练部下。

    怕是不等骑兵营成型,先将战马折腾废了。

    一支骑兵的成型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,不然,骑兵也不会在各国军中占据那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    谁不把骑兵当宝贝供着?

    唐景也是收到一点风声,这才特意赶到骑兵营巡查,给骑兵营鼓劲助威的同时,也是给杨戬减减压。

    “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杨戬隐约明白了什么,不好意思挠了挠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