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其二,武者气血充盈,军中伙食好的话,实力还会与日俱增,从星辰境一重,到二重、三重、四重,越是活得久的老兵,实力就越强。 而且, 武者可以超长服役,除非重伤,否则,基本都能服役十年以上。 这其实已经超出常备军的范畴,可以算是职业军人了,其战斗力、训练素养以及交战经验,岂是临时征召的普通人所能比的? 真到了战场, 以一敌三可不是说笑的。 而且这些超长服役的武者,一旦退役,回到家乡,那就是亭长、村正、缉盗等职位的最佳人选。 正因为如此, 八百诸侯国施行的都是“以战兵为核心,乡兵为补充”的常备军体制。 当然有利也有弊。 国家每奉养一名战兵,就需要拿出50亩耕地,此外还有每年的岁俸,作战立功的奖赏,以及日常训练消耗的肉食、粮草、军械等等。 这就注定了, 各个诸侯国都无力维持一支太过庞大的常备军。 以唐国为例,常备军只有明光旅、乌锤旅以及山文旅,区区七千五百人,就这,每年光是军费开支都占到王庭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。 再刨除王族开支、官员俸禄,每年财税勉强维持一个收支平衡。 遇到灾年, 或者是要开工建设什么大工程,王庭就将捉襟见肘。 在这种情况下,除非到了生死存亡之际,否则,没有哪个诸侯国,会有意愿、有能力再从普通成年男子中征兵,那简直是在自杀。 实际上, 在古华夏,动不动就号称三十万大军,其中,到有一大半是类似厢兵这样的辅助兵种,或者干脆就是服军役的农夫。 各朝各代的军队也都是以临时招募为主,战时打仗,仗打完了就各回各家、各找各妈,重新扛起锄头耕地。 最早的常备军,像战国时期的魏武卒、秦国锐士,再到后面的各朝禁军,那数量都是非常稀少的,还比不上盘古大陆呢。 站在庭山角度, 眼下还远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,唐景自然也不就愿打破惯例。 真要招募普通成年男子入伍,需要很长时间的新兵训练不说,待遇又该如何确定?总不能向战兵看齐吧。 如果不看齐,同样是上战场,舍生共死,又怎么分出个三六九等来? 战争结束之后,这些人又是否要立即退役?如果不退役,打乱百姓耕作计划不说,还容易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。 想想都麻烦。 “我明白了,这就派人去清查一遍。”既是疏忽,季狸当然不敢懈怠。 “去吧!” 唐景的思绪已经飘到尧城去了,“二叔,会作何应对呢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