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六章 我想当的,是新的神明。-《大夏伶仙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甚至,洛宁完全可以杀了密使,只当什么都不知道。到时大金还以为密使死在路上。就算知道,也只能吃个哑巴亏。

    大汗派遣使团的策略,的确比派出一个密使高明。

    面对大金鲜明的态度和强大的实力,加上和九贝勒的交情,洛宁一定会礼遇大金使团。

    他只要礼遇大金使团,那他就只能选择大金。

    洛宁好歹身上还带着牛录额真的官位呢。

    可是让图格想不到的是,大汗算到了一切,却没有算到洛宁心中对金人的敌意!

    更没有算到,洛宁从没有真把多尔衮当安达。

    那是在唐缃帮助下,设计骗取的「安达」之情。

    无论是多尔衮还是黄太极,都低估了洛宁对金人的敌意,不知道洛宁绝无可能投靠金国,更没想过投靠金国。

    假如换

    个人,这事应该就成了。

    可是现在,图格根本进不了城!

    大金的态度和实力,九贝勒的交情,竟然被忽视了!

    一百多人的使团,硬生生的被挡在城下。

    而城门口的夏廷使团成员,却幸灾乐祸的在城头喊道:「你们来迟一步!」

    接着,就有人传出洛宁的命令,让大金使团立刻离开。三日内不离开,杀无赦!

    「哈哈!」城头上的夏廷使团成员,见状大笑不已。

    图格脸色铁青的看着城头,忽然大声喝道:

    「你们的额真洛宁,是九贝勒的安达!他这么做,可有安达的情义吗!」

    传令者道:「不杀你们,已经是我家主公对多尔衮的情义了,滚!」

    图格目光阴沉的望着城头,看着一张张充满奚落的夏人面孔,忽然取出一支箭,一折两段!

    「走!」他也不再啰嗦,厉喝一声就打马离开。

    百余人一起跟上。就连使团的旗帜,也扔掉了。

    「哈哈!」城头爆发出一阵笑声。

    三千龙错骑兵出城,不远不近的尾随上去。

    图格率人一路向北,黄昏时就出了西藩界面,翻过山峦,进入一个吐蕃部落。

    此地,已经不是洛宁的治下了。那三千龙错骑兵,也没有继续尾随。

    出了洛宁的地界,甩脱了三千洛家骑兵,图格等人才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残阳如血。百余女真修士立马山丘,看着山脚下的吐蕃牧人帐篷,听着吐蕃女子的牧歌,都是神色阴冷。

    不少人摘下帽子,露出丑陋的金钱鼠尾。

    紧接着,一个个女真修士就转头看向图格,目光烁烁。

    图格眉头一皱,「吐蕃是大金盟国,大妃可是吐蕃公主。这事还是不干为好。你们心中憋了口气,到了凉州再发吧。」

    「到时老规矩,男人随便杀,女人随便玩儿。」

    众人都不说话,虽然不敢顶撞,神色却都有点桀骜。

    「算了。」图格知道部下心中郁闷,需要出口气泄泄火,他也懒得制止了,一挥手道:

    「去吧,只给你们一个时辰!」

    「嗻!谢额真!」部下大喜。

    随即,百余人一起纵马而下。

    「啊—」山下草甸上,很快就传来吐蕃牧女的惊呼,伴随着布帛撕裂的声音,以及女真人粗犷冷硬的笑骂声。

    「哈哈哈!」女真修士畅快的狂笑肆意飞扬,夹杂着吐蕃女子的哭嚎惨叫,让整个小部落顿时变得极度不祥。

    很快,白云般的帐篷就升起了火焰,这吐蕃小部落如同陷入了地狱。

    图格独立山岗,漠然看着部下的所作所为。帐篷燃烧的火焰在他目中跳跃,让他的眼眸更加冰冷。

    「只有对外族无情,才能保持虎狼本色。仁慈固然令人感怀,可也能封印勇士的血性。」

    「外族的尸骨、女人、哭泣、恐惧、仇恨,才是淬炼武力的铁炉。」

    「大金一日没有征服中原,就一日不能做仁义之师。」

    图格心如铁石的想道。

    不久,山下的小部落已经消失了。女真修士一个个心满意足的回来。

    「额真放心,没有活口。」一个部下笑道。

    他指着马背上一个面容姣好的吐蕃女子,「这是带回来送给额真的。」

    图格摇头,「我不要。」

    「好。」部下一拳轰出,直接打爆吐蕃女子的头,「额真不用你。」

    吐蕃女子哼都不哼,就脑浆迸裂的死于非命。

    杀人就像杀鸡。

    「你们先回去!」图格看着女子的尸体皱皱眉,对部下说道,「回去禀报大汗和九贝勒。」

    「额真呢?」部下问道。

    图格道:「我一个人秘密去趟龙错城!我一定要见到洛宁!他未必真的想投靠夏国,说不定只是做给夏使看看。」

    「等夏使走了,我再去见他。」

    「去吧!」

    作为金国使者,图格怎么可能那么粗心?他是不会就此放弃的。

    「嗻!额真保重!」女真人对军令从不啰嗦,应声领命,就一起纵马北去。

    原地只剩下图格。

    图格换了一套衣服,就在山中住下来。

    他估计,夏使怎么也要待两天再走。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蔡籍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