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 宝印认主 第四十三章 月旦评-《天心印》
第(2/3)页
那堂倌立马眉开眼笑道:“先吃饭再付钱也可以,您稍等,马上上菜。”
游离收起钱袋,继续听那公案传奇的评书。
这期间,堂倌先端上来牛肉和拌面,游离边吃边听,有滋有味。
待热气腾腾的五味杏酪鹅上桌时,周围正在听评书的众票友,都纷纷看了过来。
游离同样看得食指大动,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。
这时,桌子对面来了一个人。
那人长得五大三粗,古铜色皮肤,络腮胡,见游离吃得正香,便道:
“小兄弟,俺坐这儿可以吧?”
嘴上虽象征性地问了,屁股却已自顾自地坐下来。
游离抬头笑了笑,继续低头吃鹅。
那人将头顶的凉帽拿在手中,边扇风边叹道:“热死个人,这天气。偏偏还有个大嗓门在那边叽叽咕咕的,烦人。”
见游离只是吃饭,那人继续自言自语道:“评书好听个毬,别看满屋子的人都听得认真,其实个个心里都期盼着最后的环节哩。”
吃完鹅肉,游离开始专心对付那一碗面。
那人看着游离,接着道:“俺可告诉你,这帮说书的心眼儿坏得很,生怕别人不肯听他们喷唾沫星子,故意把月旦评的播报放在最后哩。”
听到这里,游离第一次把头从碗里抬起来。
“月旦评?”
那人见状,立马来劲了:“是啊!月旦评你不知道?”
游离摇摇头,继续吃面。
那人便趁机介绍起来。
丹泽帝国以丹道立国,历一百多年发展,逐渐培育出两大国民性格:好清谈,慕长生。
其清谈风气之盛,只看月旦评便知——这个据说肇始于勾栏宴席上,酒后吐槽式的臧否天下人物的流俗,不知何时,借由清谈高风从市井闾巷吹进了大雅之堂,入了当朝某位大人物的青眼。
于是,在每月初一对外例行刊发的官家邸报上专辟一栏,品评天下人物,号为“月旦评”。
虽然有了“官身”,但官家邸报毕竟不是针对民间发放的,而月旦评之所以像现在这样风靡全国,成为大随百姓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,原因就是说书艺人的介入。
这些个靠嘴皮子吃饭的说书先生,很敏锐地抓住了商机,充当起向民间传播官方信息的媒介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