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三十七章 道理之争-《贼天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杜相公静静的看着他,开口叹道:“如今,事情咱们兄弟已经一起担下来了,三兄该跟我说实话了罢?”

    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”

    杜和坐在杜谦对面,揉了揉脑袋,好容易清醒了一些,他才看向杜谦,苦笑道:“还能是怎么一回事,自然是旧人寻上门了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…”

    杜尚书默默说道:“而且,我觉得他们有理。”

    “旧人?”

    杜谦怔了怔,随即明白了过来,开口道:“关中世族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杜尚书默默点头:“关中世族。”

    杜谦十几岁的时候,就已经瞧出朝廷行将就木,因此与武周朝廷,一直不是特别亲密。

    二十多岁,他便外放了越州刺史,开始跟李皇帝一起厮混了,因此他虽然是出身关中世族,但是与关中世族,乃至于与京兆杜氏,牵连都不算太深。

    但是杜和不一样。

    二人虽然是亲兄弟,但是杜和要年长杜谦十岁有余,他少年时候,关中世族还是一片勃勃生机,万物竞发的情景。

    至少明面上如是。

    因此,杜和对于关中世族是有感情的,更重要的是,他比杜谦更加传统,也更加认同旧的那一套。

    十几年前,杜和被杜谦拉着入仕江东,这些年也的确兢兢业业,颇有功劳。

    但是这一切,在皇帝开国之后,就发生了一些变化。

    开国之后,李皇帝做的第一件大事,就是更新税法,以新税法更替旧税法,在新朝强大的武力之下,在足足十几个地方世族覆灭,几千人牵连其中之后,新税法推行的很顺利。

    而杜和,虽然是这套税法的执行者,但他内心深处,其实并不认可这一套税法。

    也不太认同新学,更不认同朝廷里的一些新制度。

    杜相公沉默了片刻。

    “三兄觉得,他们哪些地方有理?”

    “受益。”

    借着酒劲,杜尚书起身,走到杜谦面前,沉声道:“你如今身居高位,乃是新朝开国第一功臣,在你这个位置上,你自然不会觉得朝廷有什么问题,但是如你不在这个位置上呢?”

    “朝廷重农,这本没有错,但是陛下建农事院,甚至可以以农学入仕,这就是天大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偏偏,农事院那些人,还一味逢迎天子,这几年每年都在说,他们种的稻米,每年增产三成,吹嘘说这是什么新稻种。”

    “十一,咱们幼时读书就清楚,天地俱有常数。”

    “民间老农,尚且知道爱惜地力!他们种两年,尚且知道歇息一年!”

    杜尚书袖子底下的拳头已经攥紧,他咬牙道:“难道那个狗屁农事院里的人就不知道?”

    “还有朝廷的科考。”

    “只重实务,不重道德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