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慕如风就这么在家开始自学起来。 到了中旬,地里麦子已经变得金黄。 下过一场雨后,日头开始变得火辣起来,不过半日,就将金黄的小麦晒得又干又脆。 大家开始忙得不可开交。 温婉的池塘里,莲子的存活率的很不错。 今日水少了,她便去用竹片放水。 这段时间以来,没有不相关的人打扰,温婉觉得,生活自在了许多,开始有了明确的节奏。 兜里的钱,打发杨氏花了一百两,她现在,浑身上下只搜得出十两银子来。 前世的小麦亩产量大概800-1000斤,现在的麦种品种并不好,土地肥沃的情况下,亩产也就四五百斤。 但他们的地是第一次种,十分不理想。 看着小麦的出穗情况,跟温婉先前预计的差不多,亩产200斤左右。 除了她自己的五十亩,还有着七百五十亩地是种了小麦。 按半分收成,一亩十斤,她能分到七千五百斤粮食。 古代粮食都比较贵,按小麦的价格,四文钱一斤,也就能卖个三十两银子,如果磨成面,能多赚七八两,但是跟麻烦。 根据她这半年的消费情况来看,一年挣这么点钱,有些不够耗啊。 曾经四五两银子够一家人使一年,可那是建立在特别节约,且家里有存货的情况下。 她不会做衣服,光是一家人一年的春装冬装夏装都得花钱。 之前有钱时,她觉得,挣那么多钱没什么用,现在没钱了,开始体会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了。 温婉用二两银子,请了二十多人帮忙收割小麦。 八百亩地,热火朝天,一天就将小麦运到了各家。 村里人,包括之前最不喜温婉的刘宝珍,都夸她人美心善,帮了大家的大忙。 小麦运到家里,脱粒、晒粮,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。 到了五月初,温婉将自己的那么多粮食变了现,将钱揣进自己兜里,又了了一桩事。 这日,李月月来了慕家。 看到慕如风,也只是望了一眼。 她是来找慕震的。 温婉正好在院中里捣鼓花草,抬头看了一眼,顿时吓了一跳。 李月月原本就生得娇小,逃荒时,有些黑,定居后养白了些,整个人看起来也是清纯可人。 可今日一见,仿佛跟以往判若两人。 她原本水灵灵的眼,眼窝凹陷,黑眼圈很重,原本肉嘟嘟的脸,也削尖了。 第(1/3)页